
在开拓者与爵士的最后一场季前赛上半场,中国球员杨瀚森出战不到10分钟,命中一记三分球,得到3分。从进攻端来看,开拓者的战术重心明显偏向于外线,杨瀚森在进攻体系中获得的持球机会有限,整体战术地位偏低。
防守方面,爵士是一支内线储备非常雄厚的球队,即便老将乐福未登场,凯斯勒的复出,加上努尔基奇、马尔卡宁和菲利波夫斯基等高大球员,使他们在内线尺寸上占据绝对优势。更关键的是,马尔卡宁与努尔基奇、凯斯勒之间的高低位配合十分娴熟,传切默契,这让杨瀚森在防守两端都显得不太适应。
在高位防守时,杨瀚森需要加强对持球大个子的压迫,干扰对方传球。回到篮下,面对对方内线强攻或小个球员突破时,他的防守判断与选位仍需积累经验。第二节比赛中,杨瀚森在高低位多次被对手打穿,暴露出防守时机把握上的不足。当然,这并非他一个人的问题,与他搭档的四号位球员在防守配合上也存在一定差距。
考虑到这是季前赛的最后一场,且对手内线高度优势明显,开拓者主教练比卢普斯其实可以在后两节尝试使用双塔阵容,以检验球队在面对高大阵容时的应对能力。这样的调整,既有助于实战演练,也能为即将到来的常规赛积累更多战术经验。